精致露营,卷到了驱蚊产品上
界面新闻记者 | 吴容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相关资料图)
今年南方提前入夏,意味着蚊虫也提前出没,驱蚊产品从3月起便进入销售旺季。
根据鲸参谋电商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在天猫平台上,防蚊防虫产品的月销量达到21万件,环比增长约285%;月销额将近514万元,环比增长275%。
京东超市首份618家用消费新品榜发布,锐舞元气驱蚊手环、babycare婴儿电热蚊香液和润本驱蚊液等成为今年夏季的爆品,其中润本驱蚊液单月销量过千万。
疫情以来户外露营的爆火,是带动了相关驱蚊产品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对于户外运动玩家来说,防蚊、上厕所、洗澡被认为是三大难题,驱蚊品牌也抓住这一痛点。
打开淘宝搜“户外驱蚊”,你能看到各种款式的露营驱蚊手环,防蚊湿纸巾,驱蚊贴,驱蚊夹以及防叮滚珠等,它们都不遗余力地强调自身是“行走的蚊帐”。
锐舞元气驱蚊手环
随着同类产品的增加,一些产品开始在外形上作文章,包括采用亲肤材质改良触感,更注重设计使其成为饰品等。有商家也会给出“不影响办公,旅游出片不尴尬”的宣传字样。
除了方便户外出行,室内驱蚊也不再是老三样,有看上去像小音箱的灭蚊器,可通过蓝牙定时开关的驱蚊灯,颜值较高并可通过USB相连即可充电或使用灭蚊香氛,基本都带上了“健康”“安睡一整晚”“孕妇小孩可用”标签。
室内驱蚊产品颜值更高了
人类与蚊子的斗争由来已久。但从使用蚊帐到清凉油、漩涡形蚊香、花露水的使用,在驱蚊工具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新故事可说了。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驱蚊用品也提出了更多、更细分要求,为品牌们创造了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能满足不同需求,拓宽消费者场景,不仅能够提高驱蚊产品的购买频次,也会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润本股份是众多试图抓住机会的品牌之一,它选择婴童护理和精油产品切入。
相比起传统驱蚊产品,采用如香茅油、柠檬桉油等植物精油配方的产品,被认为安全性高,而且新生代父母们对子女的呵护十分在意,也很看中这类产品的专业度。于是,在这个品牌的相关宣传上,你都能看到“安全”“舒缓”“温和”“无刺激”等它所强调的字眼。
借助前期的品牌运营及线上渠道开拓等,润本股份得以成长,并在去年开始寻求上市。
润本儿童精油香圈淘宝月销超过10万
润本儿童精油香扣淘宝月销超过1万
财经科普作家谢宗博曾表示,从经济学上分析,驱蚊市场属于一个利基市场,指的是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兴趣或需求的一小群顾客所占有的市场空间,虽然是“酷暑经济”中的一个小分类,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刚需。
根据灼识咨询与全拓数据的分析,中国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由2015年的62.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0.65亿元。
对于新参与者来说,驱蚊市场具有想象空间。
谢宗博表示,驱蚊市场的大企业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不算高,就给了中小企业、创业企业以契机。如果它们能够通过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解决驱蚊问题,就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创业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看到那么多新的、不同的产品涌现。
而更为关键的在于,由于驱蚊行业具有季节消费属性,这也倒逼着新、老公司们丰富产品形态、场景以寻找新的增长点,来弥补淡季的销售额。
润本股份在招股书表示,蚊子多在夏季出没,让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在2019年至2021年第二季度,其收入占比分别为47.12%、49.87%和45.66%,第三季度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8.29%、28.8%和28.41%。它也承认,极端寒冷天气情况下,消费者对驱蚊系列产品的需求将下降,将业绩带来影响。
朝云集团在招股书里也提到,由于蚊香产品有较强的季节性,使得公司旺季时产能往往不足,而盲目扩张产能又会拉低产能利用率。
大批新型驱蚊产品的涌现下,它们也在承受质疑。
从小红书、知乎等平台来看,有的人认为它们属于“高射炮打蚊子”,也有人质疑包括驱蚊手环、驱蚊贴在内的新兴产品是否为智商税,一些公众号、博主也热衷做起测评。
不久前《消费者报道》选购了市面上11款驱蚊产品进行多项测试,品牌涉及欧护、六神、润本、双飞人、日本叮叮、绿驰等,但效果差强人意。
其中,6款驱蚊液有效保护时间均大于6.0h,而驱蚊手环、驱蚊贴、驱蚊APP等4款驱蚊产品均无驱蚊效果(即对近距离驱蚊实验对象和远距离驱蚊实验对象均无防护效果)。
更早些时候,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和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对市场上的驱蚊产品进行了对比试验,20款驱蚊环、驱蚊贴产品中,除一款产品外,其余19款均未达到“完全驱蚊”效果(即有效保护率100%)。
这些质疑也在提醒驱蚊行业的参与者,尤其是一些新进入者,除了要让更多人知道品牌外,在产品设计、研发、供应链等生产端还可能需要投入更多。也就是说,想要长远地拿下消费者,还需要质量上获得认可,才能获得足够高的复购率和用户忠诚度,并最终长久地生存下来。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